閱讀排名更多
-
環(huán)保新質生產力 |二氧化碳在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
在“雙碳”背景下,準確開展大氣二氧化碳等溫室.... 5寧德時代、蜂巢能源、弗迪電池、孚能科技、國軒高科、比亞迪、川發(fā)龍蟒、融通高科、贛鋒鋰業(yè)、騰遠鈷業(yè)等千余家企業(yè)齊聚蘇州!
推薦展會更多
導讀:9月24日,兗礦榆林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為陜西未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1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示范項目配套的催化劑制備系統(tǒng)已全面貫通,順利產出應用于高溫費托合成的沉淀型鐵基催化劑產品。
催化劑項目的試車成功,標志著國內自主百萬噸級煤間接液化示范項目建設又往前推進了一大步,有利于我國煤液化產業(yè)的、潔凈、有序發(fā)展。
未來能源由兗礦集團、兗州煤業(yè)、陜西延長石油共同出資組建,采用兗礦集團自主研發(fā)的高溫、低溫費托合成等核心技術建設煤、油、化、電一體的煤間接液化示范項目。其中,首期建設的1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示范項目是我國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百萬噸級煤間接液化工業(yè)示范項目。
兗礦集團從2002年初就開始研發(fā)煤間接液化技術,在熔融型和沉淀型鐵基催化劑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建設了5000噸/年油品的高溫流化床費托合成中試裝置,采用兩種催化劑連續(xù)滿負荷運行1580小時,進行了多種工況考核試驗,開發(fā)出高溫費托合成應用沉淀型鐵基催化劑技術。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yè)聯合會主持召開的科技成果鑒定會上,鑒定委員會主任、*院士謝克昌曾指出,催化劑是費托合成技術的核心,兗礦集團將沉淀型鐵基催化劑用于高溫費托合成過程,使我國掌握了高溫費托合成的關鍵技術。
此次貫通的催化劑制備項目是未來能源煤制油的配套項目,于2012年5月開工建設,今年7月完成項目建設。在裝置試產階段,榆林精化又先后完成了尾氣吸收單元配制硝酸、金屬溶解單元投料試車、沉淀反應單元投料試車、浸漬濾餅生產、噴霧干燥單元投料試車等各節(jié)點目標。8月5日,1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示范項目催化劑制備系統(tǒng)聯動試車成功。9月中旬催化劑制備系統(tǒng)全面貫通,順利產出催化劑產品。
據了解,兗礦集團已掌握了多項核心關鍵技術。目前,由其參與承擔的百萬噸級低溫費托合成油技術、煤間接液化油電聯產系統(tǒng)優(yōu)化集成與設計技術、百萬噸級煤間接液化及電聯產系統(tǒng)工業(yè)試驗與示范、日處理2000噸煤新型水煤漿氣化技術等4項“863”項目通過了驗收。這些科技成果涵蓋了煤間接液化制油的各個方面,形成50余項,為我國建設百萬噸級以上煤制油工業(yè)裝置提供了技術支撐。
催化劑項目的試車成功,標志著國內自主百萬噸級煤間接液化示范項目建設又往前推進了一大步,有利于我國煤液化產業(yè)的、潔凈、有序發(fā)展。
未來能源由兗礦集團、兗州煤業(yè)、陜西延長石油共同出資組建,采用兗礦集團自主研發(fā)的高溫、低溫費托合成等核心技術建設煤、油、化、電一體的煤間接液化示范項目。其中,首期建設的1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示范項目是我國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百萬噸級煤間接液化工業(yè)示范項目。
兗礦集團從2002年初就開始研發(fā)煤間接液化技術,在熔融型和沉淀型鐵基催化劑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建設了5000噸/年油品的高溫流化床費托合成中試裝置,采用兩種催化劑連續(xù)滿負荷運行1580小時,進行了多種工況考核試驗,開發(fā)出高溫費托合成應用沉淀型鐵基催化劑技術。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yè)聯合會主持召開的科技成果鑒定會上,鑒定委員會主任、*院士謝克昌曾指出,催化劑是費托合成技術的核心,兗礦集團將沉淀型鐵基催化劑用于高溫費托合成過程,使我國掌握了高溫費托合成的關鍵技術。
此次貫通的催化劑制備項目是未來能源煤制油的配套項目,于2012年5月開工建設,今年7月完成項目建設。在裝置試產階段,榆林精化又先后完成了尾氣吸收單元配制硝酸、金屬溶解單元投料試車、沉淀反應單元投料試車、浸漬濾餅生產、噴霧干燥單元投料試車等各節(jié)點目標。8月5日,1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示范項目催化劑制備系統(tǒng)聯動試車成功。9月中旬催化劑制備系統(tǒng)全面貫通,順利產出催化劑產品。
據了解,兗礦集團已掌握了多項核心關鍵技術。目前,由其參與承擔的百萬噸級低溫費托合成油技術、煤間接液化油電聯產系統(tǒng)優(yōu)化集成與設計技術、百萬噸級煤間接液化及電聯產系統(tǒng)工業(yè)試驗與示范、日處理2000噸煤新型水煤漿氣化技術等4項“863”項目通過了驗收。這些科技成果涵蓋了煤間接液化制油的各個方面,形成50余項,為我國建設百萬噸級以上煤制油工業(yè)裝置提供了技術支撐。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機械設備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機械設備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新聞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